为什么说3.5mm耳机孔是极为先进的(极为先进的3.5mm耳机接口)

今天果子只想和大家说三件事

3.5mm 耳机口,3.5mm 耳机口,还是 XXX 的 3.5mm 耳机口。

耳机历史

耳机接口的历史几乎和电话一样长,它最初用于交换机。

在当时,使用者需要轻松的建立和切断音频信号的传输,电话插孔就这么诞生了。

它大部分是四分之一英寸的直径,也就是 6.35 mm,主要用于中大型音响设备,是耳机接口最早的前辈。

后来,由于该类型接口被广泛应用,所以各种尺寸的接口也相应衍生,比如迷你的 2.5mm 耳机口,曾用于一些老手机,现在也能在“国砖”里见到。

然而,接口多并非是一件好事。

在上世纪 80、90 年代,市面上的耳机口鱼龙混杂。

当时,各大厂商为了捍卫自己的业内话语权,均采用各自的接口设计,彼此互不兼容。这也给配件制造商带来不少麻烦。

久而久之,用户和厂家都受不了这种不兼容现状,厂商把目光瞄准行业内两位大佬推出的产品。一个是由索尼公司推出的 walkman 随声听,就是电影星爵里用的那个;一个是拯救苹果的 iPod。

这两款划时代意义的产品,使用的接口方案正好就是 3.5mm 耳机孔。

于是,借着这份影响力,其它厂商也纷纷用起 3.5mm,耳机不通用的问题也得到解决,并且沿用至今。

不过,3.5mm 耳机口也可以更加细分化。首先 3.5mm 属于 TRS 端子,TRS 是一个统称学名,它会根据节数的不同,细分为 TS、TRS、TRRS 等。

我们常见的 3.5mm 耳机口有 TRS 和 TRRS。前者只有左右声道,后者因为多了一个触点,所以支持麦克风功能。

然而这个多出的麦克风,却又让 TRRS 分成三大派系,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,比如虽同为 3.5mm 耳机口,但不一定就能在苹果、安卓、塞班等所有机型上通用。

尽管如此,3.5mm 的成功仍然无需争议。它凭借兼容性广、耐用性、接用方便等特性,在手机上盛行已久。

然后,就迎来了一落千丈。

自苹果推出 AirPods 以来,无线耳机达到空前繁荣,苹果虽然不是第一个做无线耳机,但它是第一个做到大街小巷可见。

而越来越多的安卓真无线耳机也如“雨后春笋“般冒出。

无线时代

虽然很多人会把这件事怪罪到苹果头上,但苹果还真不是第一个对耳机孔动刀的“侩子手”。

其实早在功能机时代,索尼爱立信和诺基亚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数据接口连接耳机了。(比如 Walkman W810)

而到了智能机时代,美国运营商 T-Mobile 和 HTC 于 2008 年推出的首台安卓手机 HTC G1,就不支持 3.5mm 耳机孔,只能使用 miniUSB 。这种连接方式可以说是智能机里的鼻祖了,虽然它并不好用。

而 OPPO 在 2014 年推出的 OPPO R5,理由则显得更加充分。只有去掉耳机孔,才能将厚度控制到“薄如刀锋”的 4.85 毫米。

两年后,也就是 iPhone7 发布前夕,乐视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不知道是不是偷看了苹果图纸,发布的乐视超级手机 2 系列就截胡了去耳机口设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乐视应该也是第一个采用 Type-C 口做耳机的厂商。乐视还为其取名为 CDLA 数字无损耳机。这玩意口碑不错,既带 dac 解码,价格也不会很贵,现在在某鱼上还被“垃圾佬们”津津乐道,乐视手机的经典“遗产”。

“回古望今”,其实早在功能机时代,这些巨头们就开始惦记着干掉 3.5mm 耳机口。但是,去耳机孔的设计就一定是对的吗?至少在下面这 5 个方面,TWS 耳机还真不如 3.5mm 耳机做到好。

3.5mm耳机的优势

第 1 个,就是续航方面。

有些低价无线耳机因为成本问题,电池容量不高,采用的芯片功耗却不低,续航自然也就比较差。

当然,好的耳机配合充电盒也能坚持 24 小时以上,但谁都无法保证耳机电量永远是满血状态,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来不及充电或者没地方充电的情况,有线耳机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。

第 2 个,延迟。

蓝牙在传输音频数据时,会经历数据压缩、无线传输、数据解压、数模转换等步骤。

这里面无线传输和数模转换不太导致延时,而编解码阶段由于需要进行算法处理,需要消耗的时间更多,从而导致传输延迟。所以蓝牙耳机一定有延迟,区别只是快与慢而已。

市面上想要买到完美均衡低延迟的蓝牙耳机,价格往往得上千元以上,这并非每个人承受得起。普通的蓝牙耳机听听歌也算凑合,但用来打游戏,那感受,相信各位游戏党深有体会。

第 3 个则是标准性问题。

3.5mm 耳机孔虽然在手机上不常见,但笔记本、游戏机、随身听等设备上仍然无法舍弃,3.5mm耳机依然是主流的标准音频接口。所有当你拥有多个设备时,只能多配耳机或者买转接头。

第4个,丢失问题。

每逢情人节,某鱼上总能看见买家在为它的蓝牙耳机寻找另一半。而有线的丢失率也远远要低于无线,即便丢了也不会那么心疼。

第5个,抉择问题。

很多人习惯在公交车上边听歌边打盹,但如果你的手机突然提示没电,你会怎么抉择呢?是拔掉耳机口开始充电,还是选择继续闭目养神享受这为数不多的宁静时刻?这就是一口两用带来的弊端。

音质是门玄学课

至于音质方面,这东西本来就有些玄学,和你的设备、接收端、协议标准、使用环境等都有关系,所以我并没有把它归纳成第 6 个问题。

不过我们也做了些功课,当然由于我们并非专科出身,以下内容如有错误,还请大家指证。

众所周知,3.5mm 耳机孔输出的是模拟信号,所以手机内置的 DAC 解码芯片和放大器是会极大程度影响“音质”的。

而 Type-C 或者 Lightning 这种数字接口,接收到的是数字信号,耳机内部电路首先要对数字信号解码,然后通过 DAC 转成模拟信号,才能送给耳机内的喇叭,驱动喇叭振膜产生声压,人耳才能听到。

由此可见,相比传统耳机,数字耳机多出了解码模块、DAC 模块、放大器,因此成本会高出不少。

然而即便如此,有些利益为主的厂家也会在里面掺水,导致部分耳机虽然价格高,但表现还真不一定比 3.5mm 耳机强。也就造成了有些用户对数字耳机没有好感。

至于 TWS 无线耳机,它也是传输的数字信号,只不过介质是蓝牙而非有线,在保证能够最大程度接受信号的情况下,它的“音质”表现更多取决于内部元器件的实力。

换言之,正常的 3.5mm 耳机搭配内置解码芯片不错的手机,可以获得还不错的音质效果,但 Type-C 耳机和 TWS 耳机在要求上就要更多一点,所以一般来说 TWS 耳机价格更高。

然而,“音质”本身就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,它就像做菜,每个人口味不一。即便你用几千元的耳机给朋友放古典乐也证明不了它的音质更好,因为你的朋友可能会来一句我更喜欢 Lady Gaga。

所以“音质”这玩意见仁见智,有线耳机不一定就比无线耳机好,但总的来说,好音质的无线耳机,价格往往更贵。

总体来说,除了音质方面。至少在续航、延迟、标准性、丢失、抉择性这五大点上,有线耳机还是更具优势的。

TWS 耳机的优势

那既然 3.5mm 仍有不少优势,厂商为何还要和它过不去呢?推行无线耳机带来的利润收入这点我们一定会聊,但在此之前,我想先聊聊无线耳机的优势。

首先,是不用面对卷成一团的线,开盖——取出——戴上一气呵成,优雅自然。

其次像跑步场景,以前的有线需要手机拿在手里,但现在放哪都行。

再然后是开车,汽车音响播放导航和音乐,但如果来电话了你又不想车上其他人听到通话内容,戴上无线耳机就能自动切换至播放端。

还有设备间的无缝体验,比如用 AirPods 就可以自由的在多个苹果设备中来回切换。

除此之外,数字音频传输也有一个重要优势,就是它不再受限于 TRRS 等有限的通道个数,能够营造更丰富的音频效果,解锁更多新功能。

比如,2014 年上市的索尼 PHA-3,能够在解码后实现 “左右平衡输出”,将声音分离成左右声道输出到耳机中。官方将其形容为这样做能够增加声音的“空气感”。

这点上苹果的空间音频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我也为此特地给苹果技术人员打过电话进行询问,他们回答的大概意思也是基于无线传输数字信号至外部解码。

而由数字音频带来的回声消除、音源定位等功能,其实也很利于AR/VR 的沉浸式应用,当然,这都是比较未来的事了。

至于 IP68,对于厂家来说确实是优势,少一个开孔能进一步降低手机进水进灰概率,但这并非说明不去掉 3.5mm 耳机孔就做不了 IP68,比如市面上仍有不少手机办得到。

到了这里,我们把 3.5mm 耳机和 TWS 耳机的主要优劣都聊出来了。如有遗漏也欢迎留言补充。

从对比中不难发现,无线耳机和 3.5mm 耳机都有无法被替代的优势。那凭什么 3.5mm 就得被淘汰?

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说,无非就是厂商的利益考量罢了。

经商之道

众所周知,苹果的 AirPods 一经推出,销量迅速增长。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据报告显示,在 2019 年,苹果真无线耳机 AirPods 的销量接近 6000 万,占据真无线耳机市场 71% 的营收。

而到了 2020 年,销量更是来到 1 亿 1400 万,直接干翻不少传统耳机厂商,成为苹果最赚钱的配件之一。

即便是以山寨 AirPods 起家的商户,有的人也能每月赚千万...

至于其他厂商,一方面要争夺无线耳机的话语权及用户粘性,一方面也是出于商人的本质,这场耳机无线化的大浪潮,必须上船。

然而,市场鱼龙混杂。苹果可以把 AirPods 延迟做得很低,但不代表大家都做的到;有些厂商也不管旗下手机支不支持 IP68,先把 3.5mm 耳机口去了再说。类似原因屡见不鲜。用户,他能对无线耳机有好感吗?

不过,我们冷静下来反过来想一想,无线耳机真的不值得被推行吗?

其实不是,技术本身没有对错,关键是如何使用。

但必须承认的是,现阶段无线耳机就是在一些地方不如 3.5mm 耳机孔。既然无法完全平替,两种技术就应该此消彼长相应共存一段时间,而不是一刀砍掉。

这种强行切开的感觉就好比,原本我可以选择很多交通工具,但你只让我坐飞机,虽然我知道坐飞机速度更快。但我恐高,我还要掏更多钱。你凭什么不让我坐长途汽车呢?凭什么不让我看窗外的绵绵田野呢?

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无线本身就是一种未来化的便利技术。

所以大家并非对这种前沿技术有何不满。真正不满的是,厂家剥夺了用户应有的选择权力。

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,煤油灯并非一夜消失;汽车诞生以后,自行车依然是许多人的通勤工具。智能手机诞生之后,MP4 也只是有序退场;怎么到了无线耳机这里,手机上 3.5mm 耳机孔,就变的人间蒸发一样了呢?

参考资料:

电子发烧友:耳机 3.5mm 接口的诞生和变迁

互联网:乐视、苹果、索尼爱立信 、Strategy Analytics;耳机 3.5mm 插头 (三节 / 四节) 接线方法 (国标 / 非国标) 和代表的含义。

图片来源网络

编辑:辉仔

(0)

相关推荐